道家思想之古今对话

“方太青竹简国学计划”2012年国学论坛在厦门大学举办

11月26日晚,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沉浸在道家思想的交汇中——以“道家思想之古今对话”为主题的2012“方太青竹简国学计划”年度国学论坛,为醉心于国学的高校学子与广大公众奉上了一场思想的盛宴,同时也为2012年方太青竹简国学计划在本年度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点。

本次国学论坛为人们寻找正在丢失的精神家园。两岸三地的国学教授携手德国汉学专家纵观古今,以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为引,从独特的视角切入老庄思想的内在生命力,为当前社会提供现实关照。

首先上台演讲的是当代著名哲学家、道家思想研究的代表人物、来自台湾的陈鼓应先生。陈先生年轻时师从国学大师东方美和著名思想家殷海光,曾任台湾大学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在本届国学论坛上,他的演讲主题是《如何进入“道”的精神家园》。陈先生首先介绍了自己从尼采的存在主义进入老庄哲学的心路历程,阐释了道家思想成为其精神家园的内在原因:“西方传统哲学被注入过多神的血肉,以至于缺乏生命感,让人找不到自己。尼采则重估了生命价值,重定义了酒神精神,这一点与在道统天下,老庄哲学才能给予生命内在驱动力是一致的。我们今天来探讨老庄,其实是通过老庄来表达现实追求。”

接着,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的刘笑敢教授则从道家出发,论述了道家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题为《庄子与郭象:两种逍遥及其现代启示》的主题演讲。刘先生在演讲中提到,“庄子的逍遥属于卓越者,郭象的逍遥属于每个人。庄子激励我们追求心灵的超拔飞越,郭象劝诱我们自足其性,自寻其乐;二者对我们守护和寻找精神家园都具有启示意义。”

而德国汉学家、乌帕塔大学荣誉教授Gunter Wohlfart先生则融合自身作为欧洲学者的东西方哲学研究,立足比较哲学视角,不仅与听众分享他对道家的个人解读方式,更重点探讨了东西方语境下道家学说的异同,以及对当代生活美学上的启示。

此外,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支平教授则另辟他径,审视《道教的民俗化》主题,从道教与民间基层社会的结合流变来阐述道家思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影响。

主题演讲结束后,四位来自两岸三地及欧洲的教授,又在著名节目《文化中国》的主持人今波的穿针引线下,以圆桌对话的形式讨论了“面对冲突变幻的现实,道家思想如何帮助人们寻找心灵故乡?如何守护人们的精神家园?”等议题,并回答了在场观众关于“现实焦虑”“精神家园迷失”“东西方对话”等问题,反响热烈。

作为“方太青竹简国学计划”全年活动的收官之作,年度国学论坛打破了高端学术与社会生活的界限,让国学交流步入更多人的视野,为人们的提供国学自修指导和心灵的关照。品牌与市场副总裁孙利明先生则在论坛上再次强调了“青竹简”计划的目标:“‘方太青竹简国学计划’年届三载,持之以恒,鼓舞着更多人参与到国学活动中来,致力让‘国学’二字进入国人的日常意识,寻回被丢弃的美好传统价值观,引导国人自发养性、随时修为,实现内心的平和、独立与丰富。”

除此之外,本次活动也受到了32家媒体的现场报道,其中《厦门卫视》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长达45分钟的现场专题报道,让更多的普通人能够了解青竹简、了解国学之美。

我们该如何守护精神家园,让心灵回归本真与平静?彼时彼刻,在2012“方太青竹简国学计划”年度国学论坛上,关于“如何面向世界、面对人生”的疑问,在场观众心中都有了一个新的答案。2013年,“方太青竹简国学计划”还将继续走下去,将国学的种子播撒到更多角落。